010-65773891
中锐银通
  资讯动态

中锐银通人脸识别技术

专业从事金融与生物识别领域产品研发、制造机服务的自主创新型高科技企

推荐
区块链 “链”向未来
来源: | 作者:cnzryt | 发布时间: 1595天前 | 7209 次浏览 | 分享到:
 从成为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的主题,到国际性会议世界区块链大会的召开,从资本市场源源不断的项目融资,到老百姓茶余饭后的热门谈资……最近,区块链可谓站上了风口,备受关注。那么,到底什么是区块链?它与我们的日常生活有什么关联?区块链的发展前景如何?中国在区块链发展上又有哪些竞争优势?

  解决信任问题的核心技术

  日常生活中一个常见的问题,村子里的张三找李四借了一百元钱,这样的一条信息要怎样确认真实并被记录呢?

  李四可以通过村里的广播站播出,全体村民听到广播后,进行点对点的核实,然后把这个信息记在自己的账本上。这样一来,全部村民的账本上都写着“李四借给张三一百元”。这个流程就是一个记账系统,并且根据时间顺序排列出一个个区块。区块连成一条链,就是区块链。区块链按照时间顺序头尾相连,可回溯,但不可篡改,因为它们都是加密的。

  浙江大学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陈纯在介绍区块链时用了这样一个简单的例子进行说明。他表示,从根本上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数字账本,单点发起,全网广播,交叉审核,共同记账。

  分布式账本、去中心化、重建信任,是理解区块链技术的关键词。根据工信部2016年发布的《中国区块链技术和应用发展白皮书》,狭义来讲,区块链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的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的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

  区块链技术起源于化名为“中本聪”的学者发表的论文《比特币,一种点对点电子现金系统》,2014年前后,区块链逐渐从数字货币中剥离出来,向垂直领域延伸,如今已广泛应用于经济社会各个领域。

  微众银行副行长兼首席信息官马智涛接受本报采访时表示,作为一种在不可信的竞争环境中低成本建立信任的新型计算范式和协作模式,区块链技术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边缘计算、云计算、5G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类似,都是数字化信息系统的基础设施,若能促进各类技术之间的融合发展,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数字经济与数字社会的发展。

  构建新型信用体系

  不可或缺

  提起开发票,大多数人想到的是令人头疼的繁琐程序,如今,每日乘地铁通勤的深圳上班族,却用“秒开”两个字来形容开票体验。因为消费者结账后,通过微信功能自助申请开票,一键报销,发票信息能实时同步至企业和税局,真正实现了“无需纸质发票,无需专用设备,全程手机自助操作,交易即开票,开票即报销”。这其中,少不了区块链技术的助力。

  去年8月,全国首张区块链电子发票在深圳诞生。一年多来,区块链电子发票被广泛应用于金融保险、零售商超、酒店餐饮、停车服务等行业。10月30日,深圳市区块链电子发票开票量突破1000万张,开票金额超70亿元。基于全流程完整追溯、信息不可篡改等特性,区块链电子发票不仅方便了消费者,还帮企业规避假发票,完善监管流程,降低企业成本,建设可信体系并推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票据业务只是区块链应用于民生领域的一个缩影。不少专家认为,尤其是在多方参与、链条长、信任缺失的场景里,区块链凭借其独有的信任建立机制,将成为未来发展数字经济、构建新型信任体系不可或缺的技术之一。

  例如,区块链技术源自于加密货币,与金融行业具有天然的契合性,在金融领域已发挥出显著优势。在供应链金融、跨境支付、资产管理、保险等金融业细分领域,区块链已有诸多应用成果。深圳市互联网金融协会联合微众银行推出的全国首例P2P(点对点网络借款)网贷机构良性退出统一投票表决系统,就以区块链技术为核心,已在深圳20家网贷机构投入应用,导入出借人8万余人,待收本金102亿余元,有效解决了网贷机构良性退出过程中涉众决策难的问题。